欢迎访问珲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登录 注册|
  • 无障碍浏览 | 加入收藏 | 中国政府网 | 吉林省政府网 | 网站地图
  • 珲春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珲春要闻
    来源: 时间:2022-02-11 作者:
    生态家园迎接“王者归来”——珲春市全力推进东北虎豹保护纪实

     在祖国东北边陲广袤的温带针阔混交林里,生存着这样一种动物:它有傲视山林的气势,它有震慑人心的美丽,它有众多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它就是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被誉为“百兽之王”“森林王者”的——东北虎。它的生存和繁衍,是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标志。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区,与朝鲜、俄罗斯接壤,历史上曾是东北虎重要的活动地区。在过去的100年间,由于栖息地的消失和退化、人类干扰等因素,珲春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致使东北虎“出国定居”。近年来,珲春市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境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目前,在珲春辖区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虎至少有27只、野生东北豹33只,每年还能监测到东北虎雌虎带幼崽和东北豹雌豹带幼崽的新家庭出现。珲春已成为吉林省,乃至我国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地区。

    密林虎影——野生东北虎频频“亮相”

    2022年1月1日、2日两天,珲春市民朱女士和朋友在野外连续两次邂逅野生东北虎,让她们激动不已,连忙用手机拍下了珍贵的视频。朱女士“二刷”东北虎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有网友调侃,“‘大王’下山过年”。1月19日,珲春市几名民兵在巡线过程中再次偶遇东北虎。

    与“大王”邂逅并非偶然。从“溜达虎”“拦路虎”“串门虎”,再到“淡定虎”“萌萌虎”和“拜年虎”,近年来,珲春野生东北虎的视频接连亮相网络,让珲春这个边陲小城一次次走进公众视野。

    野生东北虎频频下山成“网红”,只是东北虎“王者归来”的一个缩影。作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珲春市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86%,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70余种。其中,有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丹顶鹤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黑熊、马鹿、猞猁、花尾臻鸡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居全国之首,珲春市也因此有着“东北虎之乡”“候鸟天堂”的美誉。

    吉林省从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逐渐调减木材产量,实施封山育林;2001年12月12日,珲春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05年,晋升为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吉林省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7年8月,国家在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区域实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规划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探索用科技监测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期满正式“转正”,进入发展新阶段。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升级,保护手段的持续增强,东北虎栖息环境日渐改善,种群健康稳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巡山清套——真情守护“百兽之王”

    1月31日清晨,珲春地区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珲春市林业局巡护队队长李冬伟带领两名队员走进林区,为野生动物补充饲料。当天的补饲地点位于珲春市春化镇西北沟,李冬伟和队员们背着沉重的补饲物资,踏着厚厚的积雪,汗流浃背地到达补饲点,完成工作后又向下一个补饲点出发了……李冬伟是土生土长的珲春人,2012年起从事东北虎巡护工作。10年来,李冬伟和队友们,风餐露宿、踏雪寻踪,清理猎套等上万个,为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保护付出了智慧和汗水。进入冬季,给野生有蹄类动物补饲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林区积雪太深,车辆无法进入,他们就以人背肩扛的方式,将饲料背到投放点,为野生动物“加餐”。2021年末,珲春市在原有补饲槽的基础上,又新增临时补饲点200处,全力保障东北虎豹及其猎物种群平稳过冬。

    开展山林巡护,布设远红外相机识别虎豹个体,检测猎物种群情况和人为干扰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是巡护队员们的重点工作。每年的12月到3月份是东北最寒冷的时期,巡护队员们常常趟着没膝的大雪,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巡山清套。“我们每周上山4次,每次徒步巡山的里程都在7公里左右,早上六七点走,晚上八九点回家已成为常态。”李冬伟说。

    “以前,受人员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能在冬季开展清山巡护,因为冬季林间草木少,虎豹足迹清晰,便于巡视。现在我们采用了世界先进的‘SMART’巡护模式,将林区划分成一个个网格,对区域内的猎套、猎夹、粘网、毒饵等进行地毯式搜索清理。”李冬伟表示,清山作业中,每组成员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并详实准确记录GPS航点信息和影像资料,以及每段围栏的起点、拐点、堆放点和终点的详细信息、每日清山清套数据,确保“清一片,净一片”。

    除了李冬伟这样的“正规军”,珲春市还活跃着多支农民义务巡护队。在珲春市春化镇中土门子村,农民巡护队的6位队员每周都会上山巡护清理猎套,发现偷猎行为立即举报,发现虎豹踪迹会及时汇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农民,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现已成为坚定的山林守护者。

    全方位保护——助力东北虎豹繁衍生息

    资料显示,20世纪初,我国长白山地区的东北虎有百头之多。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采伐、狩猎,这里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长白山区几十年内都难觅东北虎的踪迹。为让远走他乡、濒临灭绝的“大猫”回归故土繁衍生息,生态学家们动用了高科技的手段,努力恢复它们的自然家园。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研基地,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时监测记录着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每天的活动情况。轻触鼠标,点击某地理位置的监测终端,监测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目光深沉,表情平静,花纹清晰,虎须根根可见。

    为使用科技化手段保护东北虎,国家林业局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运用通信网络、卫星遥感与无人飞机、视频与生态要素自动采集、振动光纤与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全域覆盖、实时高效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于2019年12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5000平方公里虎豹密集活动区域完成了中试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利民告诉记者,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公园管理水平和成效。通过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初期,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俄边境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部的区域内。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开展,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监测系统发现东北虎逐渐从边境向内陆扩散。在珲春地区定居的雌虎越来越多,参加繁殖的东北虎家庭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多个新繁殖的东北虎幼崽出生,东北虎家族逐渐开始“虎丁”兴旺。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已遍布珲春地区的每个山头,基本实现了“众山皆有虎”的可喜景象。

    王者归来——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为迎接王者归来,近年来,从珲春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从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到社会团体、志愿者和普通群众,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不遗余力地保护着虎豹的生态家园。

    每年冬季,珲春市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志愿清套活动,近百名志愿者与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部队官兵、森林公安冒着严寒,踏着没膝的积雪,在深山老林中巡视清套。2021年7月29日“全球老虎日”来临之际,以“拥抱虎豹、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1中国珲春首届国际东北虎豹节启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了虎豹节的盛况,让全国、全世界了解了珲春在保护东北虎豹、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升了“东北虎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故园今盛景,虎豹啸山林。对东北虎的保护让珲春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珲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珲春市将努力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打造成中国生态保护的样板区、生态自然的体验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使之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地标。

     
    返回顶部
    便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