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光不负赶路人。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时节里,珲春正站在谋求跨越赶超的关键节点,项目建设无疑是撬动发展的有力杠杆,是开启全新局面的关键密钥。
连日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以赴谋发展、抓项目、促跨越。即日起,本报特推出“一年之计在于‘春’——谋跨越 抓项目 开新局”栏目,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展现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的成效。让我们伴随春天的脚步,开拓进取、笃定前行,不断书写珲春跨越赶超的壮丽新篇章。
时光的车轮镌刻着奋斗者的坚实足迹。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珲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平台等方面优势,抓紧抓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项目为王”,下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激情热土千帆竞进。
向海图强 释放口岸经济新动能
珲春,虽近海不临海,却以“向海图强”的气魄,架起开放通途。
每天一大早,珲春口岸便车水马龙,一批批鲜活的帝王蟹,从珲春启程,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每年从珲春口岸入境的帝王蟹超过150万只,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珲字号”帝王蟹“火”遍全国,成为珲春口岸经济的新动能。
日前,80个满载氯化钙、耐火砖等货物的集装箱,通过“直提直装”模式,在珲春铁路口岸完成装载作业后驶出国门,开启跨境之旅。
货物实现“进境直接提离、装载直接出境”,成为助力更多珲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抢占先机的“金钥匙”,更是珲春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的新突破。
今年,珲春市将深耕国内外市场,更好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着力畅通面向东北亚陆海新通道。
抓紧抓实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多区联动”效应,用好用活综保区政策红利,积极引进农产品、食品等企业开展保税加工。做大做强互贸落地加工,提升进口大豆、鱼油等产品落地加工规模。
全面畅通内外通道,最大限度发挥珲春·安阳物流枢纽联动效应,启动实施珲春口岸、圈河口岸智慧化项目,提升“海洋班列”、邮政专列、TIR公路卡航等货运通道运输能力。
深挖外贸进出口潜力,扩大机电设备、数码电子、轻工业产品出口规模,拓展中药材、海产品等商品进口量,稳定传统大宗商品供应链,探索建立非货币贸易服务平台,逐步构建结构更优、附加值更高的贸易体系。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建设东北亚跨境云仓,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商品供应链基地和物流枢纽中心。
向新而行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珲春海洋经济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2亿元,是珲春市承接中药材口岸政策的重要平台,也是集生产、研发、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项目建设中药材进出口物流中心、中药材恒温仓储库、中药材饮片加工车间等设施,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7月份建成投产。”项目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刘玉柱表示。
珲春海洋经济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只是珲春市大力推进加工业转型升级、精细集群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今年,珲春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坚持“项目为王”,用大投资、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迸发强劲发展动能。
聚焦“两新”“两重”、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珲春市精心规划一批可争取、能招引、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计划总投资387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开工建设防川高速、生态农旅产业融合园、现代设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项目,推进敬信小镇、春汇果蔬国际智能物流园等项目,确保鼎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储配煤基地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
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珲春市通过上门招商、以商引商、园区招商等多种“组合拳”,加速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向美而生 绘就“幸福珲春”新画卷
临近中午,珲春市海东街道林园社区敬老食堂开始热闹起来,居民们排着队有序打菜打饭。
红烧明太鱼、鸡肉炖粉条、炝拌黄瓜木耳……凉热荤素搭配。前来就餐的老人们高兴地说,这里的饭菜清淡可口、经济实惠,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
像这样的老年食堂,珲春市建设了13个,覆盖全市50余个小区,可同时为1000多人提供服务。每个食堂都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的是“好吃不贵、经济实惠”,均对60岁以上老年人打折优惠。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珲春市结合实际,统筹考虑人口规模、服务半径、设施场地等条件,合理布局“一刻钟”服务圈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切实做好“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珲春市将持续聚焦城乡协调、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更加出彩的“珲春画卷”。
通过优化城市能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北环路、新华街、德胜北路等8条道路,更新改造各类市政管网20公里,启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城市停车场二期等项目,谋划实施珲春河湿地公园、滨水游园等城市花园项目,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84个。
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质效。推进东阿拉村辣椒及中草药种植加工、满族文化旅游餐饮综合体、英安镇营养配餐等项目建设,持续擦亮“珲春大米”“虎豹之乡”等区域公共品牌。
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稳固民生底线。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和精准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高度关注“一老一小”“一残一困”,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应享尽享、应救尽救”。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光里,珲春,向海图强,行之有向;向新而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