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珲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登录 注册|
  • 无障碍浏览 | 加入收藏 | 中国政府网 | 吉林省政府网 | 网站地图
  • 珲春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珲春要闻
    来源: 图们江报 时间:2025-05-10 作者:
    候鸟飞在“两山”间——珲春市在候鸟保护中奏响生态与发展“和谐曲”

    晨曦微露,一阵空灵的叫声从头顶掠过,“潜伏”在珲春敬信湿地的生态摄影爱好者谷宝臣抬头望去,“暗灰尾羽、白色枕部、赤色面颊,是白枕鹤!”

    “一只、两只、三只……”随着谷宝臣摇动镜头,近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出现在画面中,这是大型白枕鹤族群连续两年现身珲春。

    不只是白枕鹤,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候鸟也纷至沓来。每年春秋两季,珲春的广袤湿地、河湖与山林间,大批回归的豆雁、白额雁呼朋引伴,或盘旋曼舞,或畅游高歌,掀起一波又一波壮观的“鸟浪”。

    “国宝”珍禽为何不远万里而来?珲春何以成为“候鸟天堂”?在这片土地上,人类与候鸟之间,又演绎着怎样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候鸟天堂——

    万鸟翔集展现生态之美

    在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途经中国。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面积最大、最为“繁忙”的通道之一。珲春,就位于这条通道上。

    图们江仿若一条飘飘玉带,围绕敬信平原蜿蜒流淌,绵延水域沼泽8000余公顷,被国际评估为全球重点鸟区。这里,是候鸟迁徙途中的“加油站”,也是它们休养生息的“避风港”。

    近年来,珲春市举全市之力推进森林湿地生态保育,将市域总面积的81.48%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红线占比位居吉林省各市县第一,累计还林、还草、还湿地约5000公顷,给鸟儿翱翔留下了宽阔蓝天与广袤湿地。

    每年2月,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冰封的大地,冰凌花破冰绽放,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斑嘴鸭、绿头鸭、秋沙鸭、鸳鸯等也陆续抵达敬信湿地,它们在冰水交界处的浅滩上休憩觅食,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湿地“报春”图。

    3月初,迁徙“大部队”也如约而至,数十万只大雁成群结队,丹顶鹤、白枕鹤等珍稀鸟类点缀其中,连绵成片,“画面”蔚为壮观。天空中,白鹤、东方白鹳等大型候鸟发出阵阵鸣叫,向同类发出“集结”信号。

    “现在,在珲春能见到的候鸟种类越来越多,许多珍稀鸟儿成了‘常客’。”谷宝臣展示着拍摄的一组白鹭照片,眼中满是欣喜。他已连续几年用相机“捕捉”到这个白鹭家族,它们在迁徙季没有离开,而是常居敬信湿地,做起了“留鸟”。

    候鸟变留鸟,“稀客”成“常客”。据初步统计,每年迁徙季,在珲春栖息的候鸟达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2种。

    珲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日夜守护——

    筑起候鸟迁徙安全通道

    候鸟迁徙季,清点候鸟种类和数量是珲春市林业局野生动保巡护员刘国庆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他们打趣地说是在做“鸟口普查”。

    “鸟口普查”是一个技术活儿,每年飞到珲春的鸟类近百万只,在这些庞大的鸟群中分辨不同鸟类是第一步。随着候鸟“新面孔”越来越多,让刘国庆这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巡护员也开始自嘲是“菜鸟”,他总是随身带着鸟类识别手册,遇到不认识的鸟类,就认真和图册作比对。

    “鸟口普查”也是一项体力活儿,成群结队的鸟儿不断移动变化,给数据统计带来了难度。大型涉禽类鸟比较容易分辨,但是雁鸭类的都是大群一起栖息生活,刘国庆会把镜头分为几个区域,按区域统计,便可初步估算出鸟群的数量。如此细致地搜集数据,给上一级的鸟类监测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为自然界的信使,候鸟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珲春上下不断加大对鸟类的保护力度。政府部门、公安部门、林草部门、驻边部队、附近村屯建立起候鸟保护联动机制,对候鸟主要分布区、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进行日夜巡护;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和志愿者共同组建起民间护鸟队,形成了多方协同守护候鸟迁徙安全的强大合力,爱鸟护鸟成为风尚。

    “人爱鸟、鸟护林、林涵水、水养人”的和谐共生美好画卷,正在珲春这片土地上逐步展开。

    观鸟经济——

    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敬信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无数的珍稀鸟类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们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而来,在龙山湖畔架起“长枪短炮”,不时按动快门捕捉珍稀鸟类舞动的精彩瞬间。

    候鸟“衔”来“生态流量”,敬信镇将这宝贵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红利,围绕“观鸟经济”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办起民宿,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观鸟游客。

    35岁的郎静堪称这方面的成功典范。十年前,她将自家住宅改造成饭店,凭借贴心的服务,以及对地方特色菜品的精心钻研,让饭店声名远扬。丰富的资源为郎静提供了充足的食材,图们江麻哈鱼、各种野菜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她还在店内搭建了特产展示台,出售咸鸭蛋、榛蘑等特产。

    在敬信湿地附近的二道泡、四道泡、九沙坪等村屯,有不少村民也像郎静一样办起了餐馆和民宿,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村民们深知,守护好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好自己的“金饭碗”,致富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为进一步推动“观鸟经济”发展,珲春市还通过举办观雕赏雁节、迁徙候鸟摄影大赛、“爱鸟周”等各类活动,提升公众对鸟类的保护意识,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在声声鸟鸣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双向奔赴”正在珲春持续上演。候鸟北归来,走兽入林间,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画面,已成为珲春最亮丽的名片。

    ( 责任编辑:张帆 )
    初审:鞠艳红复审:张鑫 孙菱终审:刘强
     
    返回顶部
    便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