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海关工作人员向企业负责人讲解“1210”出口业务流程。
本报记者 郎鹏 摄
本报讯(记者 相文婷)日前,一批电子产品从珲春综合保税区放行,经珲春口岸出口至海外。至此,仅开通3个月的珲春海关跨境电商“1210”出口模式,贸易额突破3000万元,实现跨境电商“开门红”,为推动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210”出口是珲春海关继跨境电商“9610”“9710”和“9810”出口业务开展后又一新兴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
为提高物流时效、降低运输成本,珲春海关支持企业打造“跨境电商+边境仓”出口模式,将国内货物集货到珲春综合保税区边境仓内存储,入区即退税,打包拼箱离境后送达海外消费者,珲春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功能不断释放。今年一季度,珲春海关监管跨境电商出口清单超过4万票,货值超3600万元。
珲春海关副关长南明佑表示,为保障“1210”出口业务平稳运行,珲春海关全流程介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讲解跨境电商账册备货、出口申报、货物查验等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通关便利化水平。
珲春谊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理刘海龙告诉记者,“1210”出口业务开通以来,商品种类不断增加,企业可以随时将国内货物集货到综合保税区内存储,极大缩短了通关时效,从珲春到俄罗斯莫斯科,陆运时效约7天,空运只需要3至4天,预计2025年全年跨境电商“1210”出口货物将达1亿元。
珲春海关将继续落实各项跨境电商便利化措施,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复制推广“1210”特殊监管区域出口模式,为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